湖北大学自考老师微信
(扫-扫上方二维码添加)学历相关问题请添加老师微信,湖北大学自考老师将免费为您解答
湖北大学自考热门
天津2009年自考中型建筑设计考试大纲-自考
来源:湖北大学自考 发布时间:2011-03-03 查看:109次
课程名称:中型建筑设计
课程代码:4857
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
一、课程性质与特点
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课程结构中的主干课程,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设计(本科)专业主要的专业技能课程。建筑设计是政策、技术和艺术等水平的综合体现。它是一门内容丰富,实践性很强的,以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。建筑设计课程遵循从小到大,从简到繁的认识规律,逐步扩大与加深建筑设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锻炼,培养考生在建筑设计领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二、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
建筑设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学习与设计实践,掌握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。课程遵循由简入繁,循序渐进的原则,课题选择上要做到规模大小恰当,内容繁简适度,学习重点明确。
课程的基本要求是:
1、要求考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能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,构思能力和执业规格建筑师设计工作的操作技能和表现能力。
2、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相关知识面,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,全面协调解决好有关环境质量,经济适用,技术构造,建筑造型等诸多方面的设计问题。
3、要求考生能在设计过程中,了解、熟悉和自觉运用国家有关法规、规范与条例。
4、要求考生能在设计过程中,提高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;培养考生注重生态、关注环境、重视“可持续发展”原则和“以人为本”的设计思想。
三、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湖北自考网-自考');">湖北自考网自考站,你的自考专家!
建筑设计课程与本专业许多课程相关联,是各相关课程的综合运用与表达。
《素描》、《水彩》、《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》、《计算机绘图设计》等课程为《建筑设计》课程提供了基本手段与基本技能。
《建筑学原理》、《建筑材料与构造》、《建筑力学与结构》、《建筑结构方案与选型》、《城市规划原理》、《建筑设备》、《建筑物理》、《建筑法规与经济概论》等课程为建筑设计课程提供了基本知识。
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
一、学习目的与要求
《中型建筑设计》是建筑设计课程“深化、扩展”阶段的继续,通过学习,使学生在全面深化和扩展的基础上,全面提高设计的综合能力。
二、课题选择
本阶段的设计,在经过住宅建筑深化的基础上,扩展到相关的其它中型公共建筑,要求在功能上有较大的复杂性,在空间的组合上有较大的难度,在技术上有较多方面的深化。可选择规模在10000平方米左右的教学建筑,医疗建筑等项目设计作为课题。
三、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
(一)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处理方法(重点)
扩展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处理手法的词__,有助于建筑设计能力的提高。要考核学生在空间组合和处理手法上的多样性与合理性。
(二)建筑的结构方案布置与外檐构造(重点)
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是深化建筑设计的基础,外檐构造的深化是提高建筑处理手法的保证。要考核结构方案布置与构造大样的科学性与深度。
(三)建筑细部设计(次重点)
建筑细部设计是深化建筑设计的主要教学手段。学生可自行选择课题中的室内外主要部份进行细部的深化设计。
四、助学要点
(一)要扩大学生的视野,要求学生增加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手法方面的词__,鼓励创造性思维,提高设计方案的构思能力。
(二)要求学生重视结构布置;重视外檐构造做法的落实;重视细部设计,在设计深度上有所收获。
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
一、考核标准
《建筑设计》课程的考核标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层次差别,一般可在下列方面进行区别:
1、设计构思方面:是否科学;是否全面;是否有创新。表现程度如何。#p#分页标题#e#
2、空间组合方面:是否合理;是否通顺;是否有章法。表现程度如何。
3、造型设计方面:是否协调统一;是否美观动人;是否有特色。表现程度如何。
4、构造设计方面:是否科学合理;是否经济适宜;是否有创新。表现程度如何。
5、图面表现方面:是否整洁有序;是否符合执业规范。表现程度如何。
二、自学方法指导
《建筑设计》课程需要足够的自学时间,课上学习时间与自学时间之比不得小于1:1。在教师启发与指导的基础上,参阅资料,独立思考,深化设计,并建议在课堂作业之外安排以下多种自学方式:参观设计作业展评、优秀作品评介、参加学术报告与讲座等活动。
三、社会助学要求
1、教学方法上要强调教师指导与示范,学生亲自操作,循序渐进,边操作边学习;
2、教学内容上要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因材施教;
3、课题选择上要指导考生做到规模大小恰当,内容繁简适度,教学重点明确;
四、关于命题考试的有关规定
1、本课程考核依据为设计作业图纸,以两个设计作业的平均成绩为课程考核成绩。
2、可参照以上考核标准,由专业教师集体评分定出成绩。
3、评分采用百分等级制。湖北自考网收集整理
编辑推荐:
2009年7月各地自考通知单查询汇总
09年下半年各省市自考报名时间
全国各省市09年4月自考成绩查询
更多请访问湖北自考网天津自考站
课程代码:4857
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
一、课程性质与特点
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课程结构中的主干课程,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设计(本科)专业主要的专业技能课程。建筑设计是政策、技术和艺术等水平的综合体现。它是一门内容丰富,实践性很强的,以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。建筑设计课程遵循从小到大,从简到繁的认识规律,逐步扩大与加深建筑设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锻炼,培养考生在建筑设计领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二、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
建筑设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学习与设计实践,掌握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。课程遵循由简入繁,循序渐进的原则,课题选择上要做到规模大小恰当,内容繁简适度,学习重点明确。
课程的基本要求是:
1、要求考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能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,构思能力和执业规格建筑师设计工作的操作技能和表现能力。
2、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相关知识面,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,全面协调解决好有关环境质量,经济适用,技术构造,建筑造型等诸多方面的设计问题。
3、要求考生能在设计过程中,了解、熟悉和自觉运用国家有关法规、规范与条例。
4、要求考生能在设计过程中,提高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;培养考生注重生态、关注环境、重视“可持续发展”原则和“以人为本”的设计思想。
三、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湖北自考网-自考');">湖北自考网自考站,你的自考专家!
建筑设计课程与本专业许多课程相关联,是各相关课程的综合运用与表达。
《素描》、《水彩》、《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》、《计算机绘图设计》等课程为《建筑设计》课程提供了基本手段与基本技能。
《建筑学原理》、《建筑材料与构造》、《建筑力学与结构》、《建筑结构方案与选型》、《城市规划原理》、《建筑设备》、《建筑物理》、《建筑法规与经济概论》等课程为建筑设计课程提供了基本知识。
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
一、学习目的与要求
《中型建筑设计》是建筑设计课程“深化、扩展”阶段的继续,通过学习,使学生在全面深化和扩展的基础上,全面提高设计的综合能力。
二、课题选择
本阶段的设计,在经过住宅建筑深化的基础上,扩展到相关的其它中型公共建筑,要求在功能上有较大的复杂性,在空间的组合上有较大的难度,在技术上有较多方面的深化。可选择规模在10000平方米左右的教学建筑,医疗建筑等项目设计作为课题。
三、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
(一)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处理方法(重点)
扩展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处理手法的词__,有助于建筑设计能力的提高。要考核学生在空间组合和处理手法上的多样性与合理性。
(二)建筑的结构方案布置与外檐构造(重点)
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是深化建筑设计的基础,外檐构造的深化是提高建筑处理手法的保证。要考核结构方案布置与构造大样的科学性与深度。
(三)建筑细部设计(次重点)
建筑细部设计是深化建筑设计的主要教学手段。学生可自行选择课题中的室内外主要部份进行细部的深化设计。
四、助学要点
(一)要扩大学生的视野,要求学生增加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手法方面的词__,鼓励创造性思维,提高设计方案的构思能力。
(二)要求学生重视结构布置;重视外檐构造做法的落实;重视细部设计,在设计深度上有所收获。
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
一、考核标准
《建筑设计》课程的考核标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层次差别,一般可在下列方面进行区别:
1、设计构思方面:是否科学;是否全面;是否有创新。表现程度如何。#p#分页标题#e#
2、空间组合方面:是否合理;是否通顺;是否有章法。表现程度如何。
3、造型设计方面:是否协调统一;是否美观动人;是否有特色。表现程度如何。
4、构造设计方面:是否科学合理;是否经济适宜;是否有创新。表现程度如何。
5、图面表现方面:是否整洁有序;是否符合执业规范。表现程度如何。
二、自学方法指导
《建筑设计》课程需要足够的自学时间,课上学习时间与自学时间之比不得小于1:1。在教师启发与指导的基础上,参阅资料,独立思考,深化设计,并建议在课堂作业之外安排以下多种自学方式:参观设计作业展评、优秀作品评介、参加学术报告与讲座等活动。
三、社会助学要求
1、教学方法上要强调教师指导与示范,学生亲自操作,循序渐进,边操作边学习;
2、教学内容上要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因材施教;
3、课题选择上要指导考生做到规模大小恰当,内容繁简适度,教学重点明确;
四、关于命题考试的有关规定
1、本课程考核依据为设计作业图纸,以两个设计作业的平均成绩为课程考核成绩。
2、可参照以上考核标准,由专业教师集体评分定出成绩。
3、评分采用百分等级制。湖北自考网收集整理
编辑推荐:
2009年7月各地自考通知单查询汇总
09年下半年各省市自考报名时间
全国各省市09年4月自考成绩查询
更多请访问湖北自考网天津自考站